
科迪华绿色科技开创抗性害虫治理新路径
目前,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达3.43亿亩,总产值近2万亿元,已经超过了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总产值之和。然而,蓟马、潜叶蛾、小菜蛾等种类繁多的害虫,以及其日益增长的抗药性,不仅让传统的防控手段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也让目前号称史上“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食品安全增加了压力和风险。
但是,4月22日,在寿光成功举行的首届蔬菜抗性害虫绿色防控交流会上,科迪华经作杀虫剂产品经理王晓和田间科学家杨柳博士,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张帅处长等专家学者一起,针对蓟马、潜叶蛾、小菜蛾等害虫日益增长的抗药性,给出了科学防虫的策略和绿色增效的解决方案,再次推动行业植保技术升级,为蔬菜植保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蔬菜害虫种群演变趋势:抗药性加剧成核心挑战
近年来,针对蔬菜害虫的防控,我国每年杀虫剂的使用量(折百量)在0.56万吨左右,药剂类型主要包括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大环内酯类、新烟碱类、双酰胺类杀虫剂,以及Bt、印楝素制剂等等。然而,据长期跟踪全国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和风险评估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处长张帅介绍,目前的蔬菜害虫种群,已经表现出了分布区域迅速扩大、危害作物种类数迅速增加、年发生世代数普遍增加,以及抗药性明显上升的未来四大趋势。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处长张帅:蔬菜害虫种群有未来四大趋势
比如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在我国绝大部地区处于高水平抗性,在华南、西南、华东地区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明显突出,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也已经从华南开始扩散。而烟粉虱对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噻虫啉、氟吡呋喃酮等成分的抗药性也在逐年提升,一些蓟马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和茚虫威等常规产品的抗药性也日益严重……
所以,张帅处长建议我们要先用非化学防治方法防治害虫,同时要依据抗性监测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蔬菜杀虫剂登记现状:产品繁多,科学筛选成关键
据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处殷越博士介绍,目前我国共在蔬菜上登记了438个有效成分的12151个农药产品,其中以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等品种为主的146 个有效成分登记的6307个杀虫剂最多,占比达51.8%。所以如何在如此之多的杀虫剂中,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选中合适的产品,以非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控,就成为了广大菜农朋友面临的现实问题。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处殷越博士:蔬菜上登记的农药杀虫剂最多!
科迪华抗性管理策略:科学用药与技术创新并重
而为解决这一问题,科迪华田间科学家杨柳博士表示,除去“高风险”的靶标害虫的遗传变异性、杀虫剂的活性和持效性等无法控制的因素之外,菜农朋友们一定不要过度依赖单一作用机理的产品,要控制相关产品每季作物和每年所使用的次数,每次使用的剂量和喷药间隔期,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降低使用强度。
科迪华田间科学家杨柳博士:控制药剂使用强度,可延缓抗性的演变!
比如有效成分包含了乙基多杀菌素的科迪华艾绿士®、斯品诺®和菜悠乐®等生物杀虫剂产品,首先要根据全国农技中心每年的抗性监测报告,因地制宜地加入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轮换用的处方或解决方案,而且要尽可能在虫害低龄期达到防治指标便开始施药,并注意用量不得低于标签推荐的用量,同时尽量避免连续使用两个世代。
比如在甘蓝、番茄、芦笋、茄子和豇豆等11种作物上登记了蓟马、棉铃虫、潜叶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和美洲斑潜蝇等9种靶标害虫的艾绿士®,据杨柳博士介绍也是目前登记防控最多种类蓟马的产品。当其在防控不同种类的蓟马时,茄子上可在开花坐果期初期,西瓜上在要开花坐果期至头瓜期,葡萄上在开花前期至幼果期,芦笋则在苗期施药,这些生长期往往是蓟马发生始盛期,若以30~45毫升/亩的量在清晨进行叶片正反两面的均匀喷雾,则能以相对较小的成本“打早打小”,环境友好地实现最大化的防控效果。而万一遇到特别严重的情况,杨柳博士提醒则可与甲维盐、唑虫酰胺或溴氰虫酰胺混用或轮用即可,对于绒毛较多的作物,使用时可以考虑添加一些助剂。同时,如果是大棚种植,也需要对土壤、棚壁进行消杀,防治化蛹后第二代虫。
而对于鳞翅目的幼虫,杨柳博士表示,科迪华的另一乙基多杀菌素产品斯品诺®,不仅大小通杀,持效期也非常好,各种鳞翅目靶标害虫对其仍处于敏感或低抗性阶段。不论是钻蛀型或非钻蛀型幼虫,若在低龄幼虫期,以45毫升/亩左右的量喷匀、喷透,则可以不伤花、无药害,无忧地实现抗性害虫的防控。但杨柳博士着重提醒的是,对于钻蛀型的害虫,在其钻蛀前施药效果会更佳。
乙基多杀菌素的第二成长曲线:可持续治理新探索
艾绿士®、斯品诺®和菜悠乐®的有效成分均是高成长性生物源类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据科迪华经作杀虫剂产品经理王晓介绍,任何农药产品在引入后,均会经历成长、成熟、再创新和衰退的阶段。1986年多杀霉素问世,2007年升级得到乙基多杀菌素,2009科迪华“艾绿士”的品牌在中国上市,至今已有16年,科迪华的乙基多杀依然处于成长期阶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优秀的化合物和市场策略。
科迪华经作杀虫剂产品经理王晓:创造乙基多杀菌素第二成长曲线
科迪华的乙基多杀从菌株的筛选到发酵、提纯技术,都具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再加上生物源产品的本身抗性产生缓慢,及绿色、低残留等特点,决定了乙基多杀的杀虫高活性、防效稳定性,以及生命力的成长持续性;与此同时,科迪华推出了以乙基多杀为核心的系列品牌进入更多细分市场,差异化定位产品和技术,以及推荐与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轮换用药,有效地管控了抗性的发展。
王晓经理表示,目前的科迪华也在积极探索新作物、新窗口、新方案,协同其他产品线,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推进乙基多杀菌素进入更多的新市场。而加强农户在绿色、科学施药的培训,对于延长乙基多杀菌素的生命力也是至关重要,期待通过上面的策略,能成功创造乙基多杀菌素第二成长曲线,守护更多绿色果蔬。
科迪华杀虫剂产品线负责人姚莉莉(左一)主持首届蔬菜害虫抗性绿色防控交流会中的座谈对话会,科迪华大中华区田间科学技术总监赵德友(右一)参加座谈对话
科迪华技术创新与本地化实践,为抗性害虫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路径,其乙基多杀菌素科学的抗性治理策略和新的生命周期管理,也必将进一步提升这一高活性生物源杀虫剂的价值,助力更多农业可持续的新发展,为蔬菜安全生产和“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新的科技支撑。
科迪华生物源农药艾绿士®,是拥有高活性乙基多杀菌素内核的经典杀虫剂品牌
首届蔬菜抗性害虫绿色防控交流会现场
作者为《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营销部总监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