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产业链视角下农药原药市场发展与营销策略

发布时间:2025-7-30 15:40:48 来源:《农药科学与管理》2025年第7期

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而农药原药作为农药制剂的核心活性成分,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资。其销售不仅涉及复杂的产业链条,还受到市场需求、政策法规、国际贸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农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销售农药原药,成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农药原药的定义概念

农药原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由有效成分及有关杂质组成的产品,必要时可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它是农药制剂生产的基础原料,是农药制剂的有效成分,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农业生产,需经过加工制成各种剂型的农药制剂,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液剂、可溶粉剂等,才能在田间发挥防治病虫草害等作用。农药原药的质量和纯度直接影响着农药制剂的药效和安全性,进而关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生长调节以及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农药原药作为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具有高资本投入、长周期 (平均 12~18 个月)、强技术壁垒 (涉及硝化、氯化等危险工艺) 等特征。


二、农药原药的销售渠道与链条

农药原药的销售链条通常为:农药原药生产厂家→农药原药贸易商→农药制剂厂家。农药原药生产厂家也可以直接向农药制剂厂家销售。

农药原药企业直销占比约 55% (对接制剂头部企业),贸易商渠道占 38%,出口占 7%。农药原药贸易商头部企业库存周转率维持在 4~6 次/年。农药制剂企业原药采购占制剂成本 60%~80%, 采 购 决 策 链 含 技 术 (药 效 验 证)、 采 购(账期谈判)、生产 (工艺适配) 三重关卡。

—— 上游-农药原药生产厂家。处于产业链上游,专注于原药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供应。原药生产企业通常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能够提供多种类型的农药原药。其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直接销售给农药制剂厂家,为其提供生产原料;与农药原药贸易商合作,借助贸易商的渠道拓展市场;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市场;部分大型生产厂家还会直接出口农药原药到国外市场。

—— 中游-农药原药贸易商。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农药原药贸易商从生产厂家采购农药原药和中间体,利用自身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将原药和中间体销售给不同地区的农药制剂厂家,赚取差价。贸易商是连接原药生产厂家与制剂企业的桥梁,作为信息传递、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的角色,起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其销售渠道主要包括与国内外制剂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加行业展会交流会拓展客户资源以及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范围等。

—— 下 游-农 药 制 剂 厂 家 。位 于 产 业 链 下 游 ,从生产厂家或贸易商处购买农药原药,将原药加工制成各种农药制剂后,销售给经销商、零售商、电商平台或农业种植企业,也有部分制剂企业做直销。制剂厂家对原药的质量、价格、供应稳定性以及技术支持有较高要求。其采购需求受种植周期、政策法规、原材料价格、库存及订单影响显著。


三、未来农药原药产能趋势与价格趋势

1. 产能趋势—高效低毒品种成扩产主力

—— 绿色化与高效化。2024 年全球去库存周期结束,刚性需求推动产能利用率回升,企业加速布局低毒、高附加值品种,未来部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原药品种产能增加。生物源农药原药产能预计会随着市场对绿色农药需求的增长而逐步扩大。一些传统高毒农药原药产能则会受到政策限制而逐渐缩减。

—— 集中度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扩产计划,部分优势品种的产能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氯虫苯甲酰胺、丙硫菌唑、精草铵膦等产能快速释放,行业竞争加剧。

2. 价格趋势-供需博弈主导市场波动

农药原药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原材料价格、生产成本、市场供需关系等。价格波动规律周期性特征显著,关键影响因素权重:原油价格 (32%)、环保政策 (28%)、种植季需求 (25%)。预计在环保政策的影响下,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农药原药价格将上涨,而绿色环保型农药原药的价格将相对稳定。但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产能的变化也会对价格产生抑制作用。长期而言,随着原药生产成本的上升及通货膨胀预期影响,未来农药原药价格将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部分品种因中间体紧缺、开工率影响或出口拉动逆势上涨,不同品种之间价格走势会有所分化。


四、未来农药原药市场机会与挑战

1. 未来农药原药市场机会与挑战

—— 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机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安全、高效农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农药原药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新型高效化学农药原药、生物农药原药将成为未来市场的热点,如植物免疫诱抗剂、杀线虫剂等,也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受到更多的关注。此外,用于特定作物或特定病虫害防治 (如抗药性治理、土壤改良等) 的专用农药原药也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水稻、果蔬用杀菌剂及抗性管理产品需求增长,转基因作物配套除草剂潜力显著。

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农药需求,进而带动农药原药的销售。在全球减药政策的推动下,精草铵膦、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品种需求持续增长。专利过期农药原药品种方面,随着一些农药专利的到期,这些农药原药品种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为一些企业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 技术创新带来的机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药原药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拥有新型农药研发技术、先进合成工艺、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例如,RNAi 农药、农药晶型工程、农作物抗病虫害转基因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为农药原药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中间体国产化例如关键中间体 (如噁二嗪、CCMP等) 的自主生产降低依赖度,提升成本优势。

——国际市场拓展带来的机会。尽管国际贸易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全球农药市场的需求依然庞大,出口前景广阔。通过加强国际市场开拓,特别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市场出口农药原药,可以有效缓解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企业还可以通过在海外设立生产研发基地及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 模式创新带来的机会。种子-农药-生物制剂-体化服务成趋势,原药企业可向下游延伸,构建作物综合解决方案。农药肥料融合发展也带来新机会。

2. 主要挑战

—— 注意产能过剩风险。氯虫苯甲酰胺、精草铵膦、丙硫菌唑等产能扩产过快,引发价格战。

—— 重视环保合规压力。废水处理、碳排放等成本上升,中小型企业生存空间收窄。

—— 积极应对国内监管。对于“一证多品”等问题,农药管理部门加强监管预计会影响价格稳定性。


五、基于产业链不同角度的农药原药销售措施与策略

农药原药本质上属于工业品,其营销具有以下特点:客户群体相对集中,农药原药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农药制剂厂家,客户数量相对较少但单笔交易金额较大。产品技术性强,农药原药的生产涉及复杂的化学合成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产品技术含量较高。采购决策周期长,由于农药原药的采购金额较大且对生产影响深远,客户的采购决策通常较为谨慎,决策周期较长。

1. 上游生产厂家

—— 产品策略。一是加强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农药原药品种,并积极利用产业化思维抢占重点专利,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满足市场对绿色农药的需求。二是优化产能布局,精准扩产,避免同质化竞争。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合理规划产能布局。对于市场需求旺盛的品种,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对于产能过剩的品种,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避免盲目扩张。三是绿色工艺升级,采用连续流反应、催化剂回收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与环保风险。微通道反应器等连续化生产技术降本空间达 18%~22%。四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纯度,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价格策略。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成本变化,合理制定价格。对于具有独家农药登记证或者专利等独特优势的产品,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对于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要保持价格的灵活性,以吸引客户。

—— 渠道策略。除了与传统的农药原药贸易商和制剂厂家合作外,还可以积极拓展电商平台等新型销售渠道,直接面向终端客户。加强与国际客户的合作,通过参加国际农药展会等方式,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2. 中游贸易商

目前国内农药原药市场产能过剩、价格战频发、市场需求低迷以及环保政策趋严,农药原药贸易商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经营压力增大。在这种背景下,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 紧盯市场动态,挣趋势的钱。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价格走势以及政策法规调整等信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数据驱动决策,预判市场波动,灵活调整采购节奏,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通过期货与长单结合确保收益。针对价格波动大的品种 (如草甘膦),通过期货工具锁定利润。

—— 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与上游原药生产厂家深度合作,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供应链,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筛选优质供应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及时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 加强风险管理。农药原药价格波动较大,贸易商可以通过签订长期合同、套期保值、价格保险等方式,锁定采购和销售价格,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 扩展增值服务。建立完善的仓储和物流体系,合理规划库存,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的发生,保证及时供货,提供专业的物流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的运营效率。提供融资服务,如赊销、分期付款等缓解客户资金压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包括产品咨询、应用指导、质量检测等,帮助制剂厂家解决原药采购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 转型国际市场开发及农药中间体贸易。随着国内农药原药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农药原药贸易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国际市场开发和农药中间体贸易成为贸易商转型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巴西、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农药原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市场为贸易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药中间体是农药原药生产的关键环节,其市场需求稳定且利润空间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国内农药中间体技术的突破和产能的提升,中间体贸易逐渐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拓展中间体贸易,贸易商可以优化业务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3. 下游制剂厂家

—— 强化供应链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与优质的农药原药生产厂家和贸易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锁定优质资源,降低原药成本和供应期风险。加强对原药质量的控制,确保制剂产品的质量稳定。利用冬储政策降低采购成本,规避价格峰值。

—— 产品创新。结合市场需求,加大制剂产品的研发创新力度,开发新型剂型,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例如,反向定制:制剂—原药联合研发实验室(登记共享机制);价值链整合:建立原药—制剂利润池分配模型;开发水基化、粒状化等环保剂型,开发具有缓释、控释功能的农药制剂,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 深化协同服务,拓展市场渠道,产业链纵向整合。与上游合作开发专利化合物,提升附加值。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外,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活动,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积极拓展农业服务平台等新兴渠道,加强与农业种植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终端客户的合作,建立直销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六、结论

综上所述,农药原药销售需兼顾工业品属性与农业季节性需求,农药原药销售需要综合考虑产业链各环节的特点,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把握供需变化与政策导向,结合市场趋势和工业品营销的特点思路,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通过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创新应对市场波动,通过供应链优化与数字化工具提升竞争力,积极应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农药原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未来,高效低毒品种的产能释放与国际化布局将成为竞争焦点,企业需强化上下游协作,在绿色化与全球化浪潮中抢占先机。(作者:侯常青、杨明)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