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新农人”已成种植大户主力军,他们有哪些难点痛点——请看来自基层的报道

发布时间:2025-2-28 9:19:45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张夕林

“立春”节已过,小麦进入返青期,同时春耕备耕也进入关键时期。为了解新时代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土地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心声期盼,更好地服务“新农人”,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粮食安全生产主力军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前夕,《农药市场信息》传媒于2025年2月19日开展了新春媒体走基层,更好服务“新农人”活动。


上午一早,在顾旭东总编的带领下,《农药市场作息》传媒科技服务小分队一行6人,就从南通市崇川区办公所在地赶往通州区平潮镇牡丹村五组的鹏程家庭农场,9点一到目的地,平潮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务发展局夏汉炎主任、祺云农场主金宇、鹏程农场主孙鹏程、平潮镇建军农资经营部经理王建军等早已等候在这里,迎接大家的到来。


在鹏程家庭农场会议室座谈会上,夏汉炎主任最先发言:“首先对顾总编、张夕林研究员等科技服务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目前,春耕春管即将展开,《农药市场信息》传媒开展的新春媒体走基层,更好服务‘新农人’活动正当时,不但倾听他们的呼声建议,努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而且还给我们’新农人’送来小麦返青科学田管新技术、新方法,犹如现在麦田久旱急需及时雨,真是太好啦!”


然后顾总编讲话,他指出,我们这次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新时代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土地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新挑战、急需以及要求希望等,通过调研和结果分析,找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并形成合理化建议,积极向有关领导建言献策,引起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重视,更好更快地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领头雁——“新农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帮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二是针对当前小麦返青急需开展春季田间科学管理,我们带来了巴斯夫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新药剂使用技术,加强小麦春季科学田管,促进分蘖成穗高产丰收技术意见,方便“新农人”更加有效地搞好小麦春季田间肥水、化除、防病治虫等科学管理,为今年夏粮高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积极有序地发展公益性的《农药市场信息》杂志的《读者服务站》项目建设,通过对部分“新农人”进行考察,根据具体情况,对符合发展条件的,认真做好对他们作为《读者服务站》会员的后续发展工作。


接着祺云家庭农场金宇介绍了他们农场的发展情况,特别提到了2024年他种植的中粳早熟品种9108,在9月份遇到了连续高温,影响了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导致产量减产10%~20%,还好通过烘干贮藏,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做到价低存贮,价高销售,最后等来了一个好价格,以每斤1.65元出售,比收割时1.45元/斤的价格高出0.2元,基本上保证了减产不减收,总体保持平稳的经营状况。另外,还提到了小麦返青春季田间管理,不仅要搞好肥水促壮多分蘖,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更要搞好春季化除,对于如何有效地防控好麦田杂草,我们还真有点头疼辣手?张老师接着回答:“麦田春季化除关键是要做到及早适时搞好化除,一要选择稳定通过8℃的晴暖天气用药喷雾,注意用药安全,防止喷药后气温剧降产生冻药害;二是要选择对口药剂,针对平潮麦田早熟禾、菵草等为主的田块,可以选用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异丙隆等药及其混配剂防除;三是要提倡喷细雾或弥雾,选用行走式弥雾机喷雾,提高除草效果。


鹏程家庭农场主孙鹏程补充说道:2024年我花了40多万元购买了进口的精量播种机,该机械播种的密度均匀,深浅一致(3厘米),小麦播种量由原来的45斤/亩,降为现在的25斤/亩,仅此一项就节约麦种20斤,少花100元/亩;而且出苗齐、出苗壮,一个主茎具有4~5个分蘖,比常规麦田多2~3个分蘖,目前长势喜人,高产丰收大有希望,这种精量播种技术就是好,值得推广应用。


建军农资经营部(通联集团旗下经营分店)王建军向大家反映,随着农村土地的流转加速,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异军突起,因为他们经营的面积比较大,一般不再从个体农资经营商那里购买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导致个体经销商的经营越来越难做。但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我倒是觉得还蛮好的,比过去反而轻松些。我的做法就是始终服务好用户,以精湛的专业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周到的服务质量、满意的服务效果取信于用户,现场指导、踏田诊断、开方配药、送货上门,随叫随到,而且无论大户还是散户、买与不买一个样。目前,我主要做承包100~200亩的小型农场主和散户,大的农场和种植大户我以技术指导服务为主,主动把这些生意介绍给通联集团,由他们大规模集中配套送药,现在我与通联集团关系处理很融洽,自己一年下来也能做2000~3000亩的农资生意,收入也有20~30万元。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家基层点——刘桥镇宝健农资经营部,公司负责人高宝林经理热情接待了科技服务队,对我们送科技下乡、送服务到农户表示欢迎和称赞。顾总编也对高经理一直给予《农药市场信息》传媒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希望通过与家庭农场主面对面的交流,获得第一手真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大家能掌握植保和管理技术,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然后刘桥镇泽明家庭农场吴泽华、通州区国晓家庭农场王晓红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家庭农场的2024年的生产情况。他们一致向我们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反映水稻田打水灌溉不合理问题,由于灌溉打水泵站由水利局租赁承包给个人,而这些人与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不密切配合,由于打水不及时,导致2024年9月长期高温因缺水降温,导致水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受影响;10月中下旬因断水过早,致使遇到低温时田间没有水来保温缓冲,水稻青枯早衰影响产量。因此,建议打水灌溉泵站应该由家庭农场或种田大户等“新农人”来承包,这样更利于粮食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二是作物秸杆焚烧问题。建议秸杆还田与焚烧交替进行,协调推进,是否可以第一年秸杆还田,第二年这些田块可以进行焚烧,以缓解因长年禁烧,导致农作物病虫草害基数积累越来越多,发生危害逐年加重,而且还产生抗药性,药剂防治异常艰难等严重问题,这已成为种植农户提质增效、增产增收的主要威胁。三是他们还反映部分小麦、水稻田的部分恶性杂草防除已成为他们最大的难点痛点,如小麦田菵草、早熟禾,稻田稗草、千金子等,由于防除不适时,加上抗性越来越大,常规药剂防除效果不理想,己成为影响水稻、小麦高产稳产、增产增收的主要障碍,亟需高效防除水稻、小麦田这些恶性杂草的新药剂、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有效防治杂草的发生危害,确保农户种植效益。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三站——通州区石港镇优顺家庭农场。


该农场负责人颜志荣给我们重点介绍了他家省级示范农场发展壮大的典型经验:一是自己承包了1200多亩地,种植的水稻和小麦从播种、施肥、打药、收割都是机械化;二是能根据区里植保站的《病虫情报》要求,选择高效药剂,抓住关键时期,突击飞防用药防治,有效控制病虫草发生为害。三是适时机械收割,及时烘干贮藏,价格较高时再销售,增加经济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稻田麦田杂草越来越难防除,防治成本成倍上升,目前,仍有少数植农户由于对水稻、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技术掌握不够,用药不适时,或者错过用药适期,甚至根本就没有用药进行化除,结果导致水稻田杂草发生较重。因此,稻麦田杂草高效防除技术尤其重要,对于新农人应该加强学习和参加培训,掌握植保技能,科学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确保作物安全生长。


南通天泰粮食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孙洪箭接着说:这几年国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也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根本举措。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项目建设往往由第三方来负责实施,结果是第三方为了赶进度,降成本,在平整一些地块时,把一些富含有机质的优质土壤用于填平沟渠,最后留下的都是养分贫瘠的土层,这样的土壤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作物长势差、产量低。而进行发包时其价格却是1200~1300元,大多数承包户叫苦不迭,承包越多亏损越大。建议镇村有关部门采取因地制宜、降低租金、逐年提升的措施,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种粮积极性,又通过多年种植培肥了土壤,从而成为了高产优质的高标准农田。


石港镇粮满囤家庭农场苄红林也补充说:现在家庭农场土地承包三年一换时间太短,不利于家庭农场加大对承包田的投入,进行土壤培肥,建议延长承包期,以5~6年为好。另外建议,在土地发包时,要严把经营土地资质入门关,严防少数“炒地圈地、拱抬地价”的怪异现象,要尽量优先考虑原来本地的诚信口碑好、生产能力强的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承包,这样更能发挥粮食安全生产的主力军作用,带动周围群众一起致富增收。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通州区西亭镇海山农场,该农场负责人黄艳也向我们介绍了她家农场的总体情况,特别反映了由于今年秋冬雨水偏少,气候一直干旱,既影响了麦田杂草药剂化除的效果,也导致小麦出苗率低、长势差、分蘖数少,为此一定要切实加强小麦返青田间管理,重点做好施肥、浇水管理和春季杂草化除,培育壮苗促分蘖,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为今年小麦高产丰收打基础。另外,她也再次提到了水稻打水灌溉不合理,要求打水车口承包重新发包,选择有责任心、乐于为群众服务的人担任负责实施。

紧接着我们一路奔波来到了通州区金沙街道虹西公共服务中心,走访了原金沙镇田梦家庭农场负责人、现为虹西村党总支书记瞿炎,他给我们介绍了田梦农场发展和他个人成长史。


他放弃工资优厚的驾驶海轮工作,于2017年毅然回到家乡,本着解决种田难,为农民服务,发展乡村经济的初心,从100多亩起步,直至发展到现在500多亩,农机服务辐射周围达2000多亩。他的经验就是重视农业机械化,特别重视智能设施机械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用工荒、用工难、新机手缺乏等问题,购买了稻麦种植全程必备的农用机械,是通州区购买植保无人机第一人,而且还大胆创新,购买了测绘机等相关设施,制订植保无人机操作、田间测绘程序等,从而使植保无人机能根据田间长势好差状态精准施肥和喷药,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而且组织培训,无偿提供给其他机手,深受用户的欢迎和一致好评。他还建议:一是由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一般都经营500~600亩,有的超过1000亩以上,因此在防治病虫草害过程中,都是选用高效的自走式弥雾机,或者是植保无人机,其所需要的农药用量也都比较多。所以,在农药供应时其包装要尽量大些,比如1公斤、或2公斤的,甚至更大的,一亩用量的小包装用药对水时太繁、成本也重,如果选用大包装不但使用方便,而且还省时省工节本;二是现在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飞防,现在真正用于无人机飞防的药剂还不多,飞防过程中常存在易飘移、易堵塞,对周围其他作物易造成药害等问题,亟需高效、适应于飞防的新型药剂或者混配助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无人机飞防效果。三是药剂对水喷雾时,一定要提倡二次稀释,对植保机手一定要进行技术培训,反复强调让其领会掌握,正确使用。


夜暮已经降临,科技服务站仍然马不停蹄来到通州区十总镇书笛家庭农场,我们的到来也让农场负责人葛空军出乎意料,他满面笑容接待了我们。随后,他向我们介绍了书笛农场的种植情况,他承包了500多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年收入也能达到25~30万元。他深有体会地说:“要想种粮效益高,科学技术少不了,2024年我又花了40多万购买了精准小麦、水稻播种机。这几年我就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好机械,根据植保站病虫情报,选择政府补贴和自己购买高效对路药剂,精准用药,适期防治,控制住了病虫发生危害,水稻小麦连年获得高产丰收,种植效益也非常不错。

最后,他又对我们说:你们这次“新春媒体走基层,更好服务‘新农人’”活动非常好,我们这些人就是喜欢这种面对面、接地气的活动,实打实倾听我们“新农人”的呼声期望,热情帮助我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也特别欢迎以后多搞多走,最好能在小麦、水稻种植和病虫草害防治前一周,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到田间地头教会我们当前主要病虫识别症状、发生趋势、如何用药施肥、怎样科学合理安全用药,这样我们就能熟悉领会、活学活用,做到选好药、选对药,用好机、突击防、提防效、增收益。”

这次“新春媒体走基层,更好服务‘新农人’”活动,前后共走访听取了10个家庭农场、粮食种植合作社,2个农资经营店,基本了解了他们当前生产发展情况、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他们的心声期望、要求建议,还针对当前小麦返青期加强田间管理提供了技术指导意见,发放了技术资料220多份,受益人数达到45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后续我们还将对采访调研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文字材料,积极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作者为本刊编审和农技推广研究员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